作者:电子创新网张国斌
随着物联网市场的爆发,碎片化、可定制的MCU成为热点,这让开源指令集的RISC-V架构MCU成了香饽饽。据最新消息,专注研发设计RISC-V架构32位MCU的深圳爱普特微电子累计出货量已超过一亿颗,而且主要是应用在中高端领域。爱普特的RISC-V架构MCU如何实现高可靠性?爱普特微电子副总经理兼CTO鲁翔在接受专访时分享了爱普特的MCU设计之道。
“爱普特成立之初就瞄准了32位通用MCU领域,当时,通用MCU市场只有ARM架构,我们经过市场调研,认为MCU需要差异化的架构,所以选择和中天微电子合作,基于他们开发的C*Core内核研发MCU。后来中天微被阿里巴巴收购改名为平头哥,并转向RISC-V架构处理器的研发。我们也把产品内核逐步转向RISC-V架构。”他回忆说,“爱普特的愿景就是开发全自主高可靠MCU,RISC-V是开源指令集架构,可以将我们的一些想法迭代进入,非常符合我们的要求。作为平头哥MCU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爱普特与平头哥一直在加强生态建设方面合作,目前正致力于将爱普特自研的驱动库引入到平头哥的RISC-V驱动化标准里,共同推动开源RISC-V MCU生态的发展。”
MCU可靠性设计源于细节
在前不久对爱普特董事兼副总经理袁永生的采访中,他表示爱普特所有的MCU外设IP都是自己设计,这样才能保证所有MCU的高可靠性。这次鲁翔又举例说明了如何从IP的设计上确保MCU的高可靠性。鲁翔表示“随着智能化需求的增加,很多MCU要同时采集多个传感器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反馈,在MCU的I/O脚上就会涉及到兼容性问题。例如有的信号发射电平是3V,而接收电平是5V,这会导致收发电平不匹配的问题,继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出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考量,爱普特选择自己开发IO pad。”鲁翔举例说到,“一般厂家都选择直接从IP厂商或者晶圆厂采购IO pad,这样做的好处是省时省力省资源,但是也会带来pad兼容性不好的风险,而爱普特自己研发的IO pad则可以自由的调整输入电源以及驱动阈值等参数,从根本上解决通讯信号收发电平不匹配的问题”。
“另外,很多出口产品有严格的EMI要求,我们的pad可以支持驱动能力和斜率调整,可以让终端产品满足EMI要求。”他补充说,“此外,我们设计的pad也增加了一些功能,确保设计的IC有6000到8000V ESD能力,使其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小知识:什么是IO pad
IO pad是一个芯片管脚处理模块,即可以将芯片管脚的信号经过处理送给芯片内部,又可以将芯片内部输出的信号经过处理送到芯片管脚。输入信号处理包含时钟信号,复位信号等,输出信号包含观察时钟、中断等。IO pad模块可以控制输入输出信号的电平、驱动电流等,同时还包含了检测功能。
通用型MCU VS 专用型MCU
近两年来,大批本土厂商杀入MCU赛道,一些厂商选择主攻通用MCU市场,一些厂商则选择专用MCU市场,对此,爱普特选择了另外一种玩法,实现了通用和专用MCU市场的闭环。
“我们准备向通用市场和专用市场同步进军。专用市场方面,我们的新产品会覆盖公司已经涉足的领域,包括电机驱动,触摸按键,HMI,智能语音等场景,通用市场方面我们计划推出具有各种丰富外设的通用型MCU,从48MHz到250MHz,存储容量从64K/8K到512K/128K全覆盖,外设方面也包括了USB、CAN、SDIO、加密引擎等关键外设。”他表示,“专用型MCU可以增强用户黏性,进一步提高我们在相应市场的市占率,而通用型MCU则可以帮助我们涉足更多的领域,进而发现新的应用市场,从而定义和开发新的专用MCU。这两个方向相互依托又相互补充,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MCU产品定义的诀窍
鲁翔认为未来MCU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大容量、高算力、低成本、高可靠。他认为MCU是针对特定应用进行优化的,要在复杂度、功耗、容量方面做出平衡,一些MCU厂商已经将MCU AP化了,但是那是针对其客户特定的需求来定义的产品,并不适合本土MCU 。“不管是定义单核还是双核的产品,都要解决客户的痛点,一般外国厂商都有整套的解决方案来跟进,包括软件框架、算法,落地的生态等来支持。”他强调,“爱普特不会为了搞一个双核MCU或一个主频1GHz的噱头来定义一款MCU产品,我们主要取决于客户的需求。”
他表示一般而言,MCU产品都有超过10年以上的生命周期,而且MCU在客户终端产品中所占的成本并不高,但它的重要性很高,所以一般客户为了规避风险,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已经过验证的MCU产品。因此对于MCU厂家来说,在产品定义的时候就要多方搜集客户需求,尽量做到适配70%以上的客户,这样一个产品开发出来才可以覆盖更多客户应用,同时也要提高自己产品的高性能、高可靠性。
他指出,“比如客户一个低端应用原本计划采用8位MCU ,但如果你的32位MCU成本足够低,性能也相当,他也愿意用32位MCU。但如果他的需求是高端应用的32位MCU,这个量不会很大,就需要专用MCU顶上去。我们定义MCU一般都是看到客户两三年后的迭代需求。例如未来智能化需求加大,需要更多大容量和高算力的MCU系列,那就要在这方面及早布局。”
鲁翔认为未来本土一定会涌现出10亿级的MCU公司,但是这需要脚踏实地一步步从产品高性能、高可靠性、系列化做起。爱普特未来将会在保证产品高可靠性、高性能基础上,丰富整个RISC-V MCU产品系列:Pin脚从20Pin到200多Pin,频率从32KHz到2GHz。预计会发布超过25个系列,300多个型号的RISC-V产品,覆盖从消费类到工控类、车规级应用。最后鲁翔表示:“一亿颗只是一个小目标 ,我们未来还有更大的目标!”(完)
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或部分摘录切割使用,否则我们将保留侵权追诉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