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 2016教育年会在北京召开,用创新技术点亮高校教育和科研



近日ADI 2016教育年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内二十余所高校教学和科研一线的老师。ADI全球大学计划总监Zoran Zvonar、ADI公司工业/医疗/消费者事业部中国区技术总监赵轶苗,ADI亚太区市场传播及公共事务总监严峥等相关人员参会。

Zoran Zvonar在致辞中特别感谢中国高校与ADI广泛深入的合作,并分享了ADI在技术创新上近年来的一些卓越成就,以及对全球大学教育的一些深度观察和思考。他认为当前高校教育更加注重基础教育、强化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质量,重视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商业化引导)、加强创新与先进制造衔接、支持和发展创新生态系统,等等。Zoran还分享了ADI在全球主要地区的大学计划开展情况,Zoran的演讲是对ADI大学计划的三个使命——创新、教育与人才开发的全面阐释。

ADI全球大学计划总监Zoran Zvonar:ADI大学计划的三个使命——创新、教育与人才开发。

ADI很早就与中国大学开展了各种合作,近年来这种合作迅速地在深度和广度上延展。ADI中国大学计划经理高威在演讲中表示,目前最受欢迎的大学项目包括联合实验室、设计竞赛、实习生培养等,ADI大学计划在这些项目上与国内大学开展了各种合作。此外,ADI为大学教育和科研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技术支持,按照ADI大学计划的调查数据,这些产品(免费样片及开发板等)广泛应用在设计竞赛、创新项目、学生兴趣制作以及教师科研项目中。

ADI中国大学计划经理高威表示:我们还提供了专门的‘项目支持’在线平台,为有想法、有能力的教师及学生提供项目开发机会和资源,通过ADI的高性能器件及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将自己的创意及理念变为现实,为高校的创新项目、研发项目,甚至课余小制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ADI大学计划近年来开展的部分大学合作活动缩影

作为ADI大学计划直接的“受益”部门,ADI中国研发中心近年来的成长见证了ADI与大学紧密合作的成果。在上午的交流中,赵轶苗的演讲就ADI北京及上海研发中心的发展状态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ADI工业/医疗/消费者事业部中国区技术总监赵轶苗:ADI中国研发中心已经发展到今天的175人,其中硕士和博士学历超过90%,汇聚了中国高校培养的最优秀电子技术人才。

据赵轶苗的演讲数据,ADI中国研发中心过去六年独立开发56款产品,获得53项专利(不包含16项审核中专利),每年十几篇高质量的论文……毕业于国内高校的ADI中国区员工创造了这些亮眼的成绩。

为大学电子技术教育和实验室提供硬件平台支持,是ADI大学计划的重点工作之一。本届年会上,来自ADI大学计划合作伙伴威视锐公司总经理姚远就特别分享了该公司基于ADI系列产品开发的针对大学教育的列模块和平台产品,包括:面向视觉/视频、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无线通信和软件无线电等应用方向的EGenius系列模块;面向物联网和传感网专业设计的ASense传感器模块;专业课程设计整体解决方案EagleGo系列开发套件,等等。作为ADI大学计划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Xilinx大学计划经理陆佳华在分享该公司的大学计划项目开展情况基础上,重点展示了Xilinx提供适合大学科研和教育的产品和开发平台,其中包括与ADI在软件无线电项目上合作的ZYNQ SoC、软件定义开发环境SDx等。

威视锐基于ADI解决方案的高校教学与实验模块/平台

尽管对这些试验平台和应用模块介绍非常专业而充满枯燥技术细节,参会的老师们依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西安交大的邓建国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特别关注该项技术在大学无线通信技术教学和实验室中的应用。“对于通信技术的应用,以AD9361为代表的射频信号链技术非常方便大学通信实验课程的需要,通过软件编程就可以轻松实现各种调制标准的无线通信,非常方便开展学生实验课程。”邓老师表示。就在前不久,ADI刚刚宣布与西安交大成立软件定义无线电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就利用了基于AD9361的威视锐YunSDR系列无线通信开发平台。

参会老师参观ADI北京研发中心,并观摩ADI大学计划教学和科研解决方案

上午的年会内容非常丰富。除了上面的分享,作为特邀嘉宾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Vincent Lau还发表了“5G通信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主题演讲,而ADI通信系统架构工程师张永则为大家介绍了ADI在无线通信上的解决方案。

参会老师还在下午集体参观了ADI北京研发中心,并现场观摩了威视锐基于ADI产品和技术开发的大学教学和科研系列硬件模块及平台,ADI工程师以及威视锐应用工程师进行了现场演示和技术讲解。“通过采用这些模块和平台,大学生可以在课程和实验中尽早接触ADI这样的行业主流产品和技术,未来走向工作岗位能更快适应职场对技术能力的要求。”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罗晶在现场参观时指出。老师们分别就这些模块及平台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如何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等问题,与ADI及威视锐工程师进行了交流探讨。

与会老师参观ADI北京研发中心,并听取工业/医疗/消费类实验室工程师的介绍和讲解

ADI工程师与他们昔日的授业恩师分享在ADI工作生活的感受、心得和收获

此文来源:ADI微信

点击这里,获取更多电机控制设计信息

最新文章